生殖器念珠菌病主要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種常見的黏膜念珠菌病。可累及男女兩性,男性中表現為念珠菌性包皮龜頭炎,好發于包皮過長者;而女性中表現為外陰陰 道念珠菌病好發于育齡婦女,以外陰瘙癢和陰道分泌物增多為主要表現。
一、病因
念珠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侵入人體后是否發病取決于人體免疫力的高低及感染菌的數量、毒力。當人體在妊娠、糖尿病、口服避孕藥、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皮質激素及免 疫抑制劑等使機體免疫力下降,改變陰道內環境的情況下,容易誘發念珠菌感染。
念珠菌的致病力和下列因素有關:
1、粘附力,粘附力與毒力成正比,在念珠菌屬中白念珠菌粘附力最強;
2、兩型性形態,當感染時,白念珠菌常呈菌絲型。菌絲型的毒力比酵母型的毒力強;
3、毒素,菌細胞表面的多糖毒素和另一種被稱為“念珠菌毒素”可能是致病的因素;
4、細胞表面成分
5、細胞外酶
白念珠菌可產生分泌一些酶,如溶血磷脂酶、磷脂酶和細胞外酸性蛋白酶(CAP)等。其中以CAP最為重要。CAP不僅能水解蛋白質,并能水解角蛋白及膠原,具有促進白念珠菌的 粘附功能。
二、臨床表現
1、外陰陰道念珠菌病
(1)主要癥狀 有外陰瘙癢、灼痛,陰道分泌物增多,尿痛、陰道內疼痛或刺激感,和淺表性性交痛。外陰瘙癢是最常見的癥狀,幾乎見于所有有癥狀患者,輕重不一。典型的 陰道分泌物為白色凝乳狀或豆渣樣,但也可呈水樣或均勻黏稠狀。
(2)體格檢查 可見外陰潮紅水腫,散在抓痕或表皮剝脫,慢性感染者外陰皮膚肥厚呈苔蘚樣變。陰道黏膜充血,紅腫或糜爛,陰道內有白色凝乳狀或豆渣樣分泌物,陰道壁附 著有白色薄膜狀物。陰道分泌物pH值一般正常。①單純性外陰陰道念珠菌病 是指婦女感染白念珠菌(白假絲酵母菌)引起外陰陰道炎,主要表現外陰瘙癢、灼痛,嚴重時坐臥不安、尿 急、尿頻等,一般癥狀較輕或中等,多見于婦女,兒童也可發病,是女性生殖道感染常見炎癥性疾病。目前該病的發病率不斷增加,成為白帶增多的最主要病因。②復發性外陰陰道念 珠菌病 是指婦女患單純性念珠菌外陰陰道炎,經治療后,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真菌學檢查陰性后,又出現癥狀,經真菌學檢查又為陽性,可稱為念珠菌外陰陰道炎復發。
2、念珠菌性陰道炎
是一種常見的陰道炎,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發病率僅次于滴蟲性陰道炎,近年來有逐漸升高的趨勢。典型的白帶呈凝乳狀或為片塊狀,陰道黏膜高度紅腫,可見白色鵝口 瘡樣斑塊附著,易剝離,其下為受損黏膜的糜爛基底,或形成淺潰瘍,嚴重者可遺留淤斑。但白帶并不都具有上述典型特征,從水樣直至凝乳樣白帶均可出現,如有的完全是一些稀薄 清沏的漿液性滲出液,其中常含有白色片狀物。外陰瘙癢,陰道灼熱瘙癢,排尿困難。攜帶者可無任何臨床表現。
3、念珠菌性包皮龜頭炎
包皮及龜頭出現彌漫性潮紅、干燥光滑,包皮內側及冠狀溝處有紅色小丘疹或白色奶酪樣斑片,尿道口舟狀窩受累時可出現尿頻、尿痛。
三、檢查
1、直接鏡檢
女性用較長的消毒棉拭子取陰道、宮頸分泌物或陰道壁上乳白色薄膜,男性刮取陰莖龜頭、冠狀溝或包皮處皮損表面鱗屑作為待檢標本。將待檢標本用10%氫氧化鉀或生理鹽水 制片,鏡下可見成群的卵園形孢子和假菌絲,如找到較多的假菌絲時,說明念珠菌處于致病階段,對診斷更有意義。
2、染色檢查
也可用革蘭染色法,剛果紅染色或PAS染色法染色后鏡檢,其陽性率均比直接鏡檢法高。革蘭染色,孢子和假菌絲染成蘭色:剛果紅和PAS染色,孢子和假菌絲則染成紅色。
3、分離培養
有下列情況時,可考慮做念珠菌培養和鑒定以及藥物敏感性試驗:
(1)臨床癥狀提示為VVC而鏡檢陰性時。
(2)采用經驗性治療無并發癥VVC失敗時。
(3)準備對有并發癥VVC做長期抑制性抗真菌治療前。
在無菌條件下將受檢標本接種于沙氏培養基上(多采用試管法培養)。接種時將試管培養基斜而割破少許,每管接種2~3處,每份標本接種2管。將培養基放入37℃溫箱內孵育24 ~48小時后觀察,可見大量乳白色菌落生長,用接種針挑取少量菌落涂片,直接鏡檢或染色后鏡檢,可見大量芽孢子,可初步診斷為念珠菌感染。
4、抗體檢測
用免疫雙擴法或膠乳凝法可檢出白色念珠菌抗體。
四、診斷
生殖器念珠菌病的臨床癥狀表現多種多樣,因而診斷應根據相應臨床特點并結合真菌學檢查。鑒于念珠菌是人體常駐菌,所以標本培養陽性或鏡檢只見到少數孢子時,只能說 明有念珠菌存在,不能診斷為念珠菌病,只有鏡檢看到大量芽孢子、假菌絲或菌絲時,才能說明該菌處于致病狀態。必要時做病理檢查,發現真菌侵入組織可作出診斷。
五、治療
1、藥物治療
(1)外陰陰道念珠菌病(VCC)
主要是局部用藥,咪唑類抗真菌藥比制霉菌素效果好。經咪唑類抗真菌藥治療后,80%~90%的患者癥狀消失,念珠菌培養陰性。①3%碳酸氫鈉溶液 沖洗外陰陰道或1:5000龍 膽紫溶液灌注陰道,每日1~2次。②制霉菌素栓劑或咪唑類抗真菌藥栓劑 如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布康唑,每晚一枚,塞入陰道深處,共1~2周。③外陰炎可外涂咪唑類抗真菌 制劑 如克霉唑霜,咪康唑霜,益康唑霜,酮康唑霜或聯苯芐唑霜等。④其他如上述方法治療效果欠佳時可內服下列藥物: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
(2)復發性外陰陰道念珠菌病(RVVC)
臨床上較為常見,雖然可找出某些誘因,但是流行性和影響客觀存在發病的因素還不清楚。目前尚無最佳治療方案。然而,預防或維持系統性抗真菌治療可以有效地減少RVVC 的復發率。所有RVVC病例在開始維持治療前應作培養證實。①伊曲康唑口服,月經第1日起共連續應用6個月經周期,3日療程。②酮康唑口服。
(3)念珠菌性龜頭炎
用生理鹽水或0.1%雷佛奴爾溶液沖洗皮損處,每日2~3次。沖洗后外涂1%~2%龍膽紫液或上述咪唑類霜劑。包皮過長者治愈后應做包皮環切術以防復發。并發尿道炎者可內服酮 康唑、氟康唑或曲康唑。
2、外治療法
(1)用2%蘇打水沖洗陰道、外陰,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一般沖洗陰道后要放入陰道納藥。
(2)制霉菌素粉劑、片劑、栓劑、軟膏劑塞入陰道或涂于陰部,每次10~20萬單位,每天1次,10~14天為1療程。
(3)克霉唑栓劑納入陰道,每日3~4次,連用2周。
(4)1%龍膽紫水溶液涂擦陰道及外陰,每周3~4次,連用2周。
部份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